我今年沒出一次手,芯片投資太內卷
當芯片投資內卷之后,會發生什么?
“自去年投了最后一家做設計的芯片項目后,今年我沒有再出手了。”一位base在上海的VC投資人祥天向我訴苦道。
今年上半年,祥天其實看了幾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好項目,想參與但因為搶的太厲害,自己作為一家腰部的機構,沒資源只能干看著。
好項目越來越少以后,祥天在每次開會時都會接到領導對項目收益要求越來越低的指令。曾經只投年化70%-80%的項目,現已經砍半,要求在30%-40%就行了。估值的話,別超過50億元。
另一位關注半導體、高端制造硬科技賽道的VC投資人佟瑤遠同樣為難,盡管已經把收益率、估值等指標都紛紛下調了很多,但今年到現在,還是一個項目沒出手。往年都能拿到不錯的獎金回報,今年他開始為自己的獎金擔憂了。
不僅是腰部機構如此,頭部機構的狀態也好不到哪里去。小濤在國內投半導體的知名機構當基金經理,雖然有項目在看,但是感慨今年好項目特別少,關注方向也在不斷調整。
“項目荒”在投芯片的VC中一幕幕上演。多位投資人告訴我,項目少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從2019年“國產替代”浪潮開始,芯片投資開啟內卷之路。資本過熱已造成中后期項目估值偏高下不去手。二是,第一波“國產替代”浪潮的項目基本已經走至IPO,芯片行業本身比較慢,其他市場還沒有起來。
如小濤所言,目前,芯片行業的低垂果實已被摘完,接下來應該是2.0時代了。
“在內卷中痛并快樂著”
王靈是親眼看著芯片投資卷起來的。
他是硬科技領域投資資深VC。令他感受比較深刻的是,早在2015年前后參加論壇時,只有他在談硬科技,周圍的VC都在談互聯網。當時互聯網動輒幾十倍、幾百倍的回報,談芯片的他就很邊緣。
當時王靈還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太傻了,賺錢那么慢。他時常覺得自己孤獨、落寞。“非常考驗心性,如果意志不夠堅定的話,我也動搖去互聯網賺快錢了”。
2019年芯片卡脖子事件作為一個節點,芯片開始被大量資本關注。跟王靈關系很好的FA突然之間忙活起來了,之前給他推項目后都會閑聊很久,現在沒說兩句就說某某機構等著找他聊芯片項目。
在輿論的熱炒之下,聚光燈一點點地挪到了王靈所關注的賽道上,還有他投的企業。王靈心里樂開了花,暗自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但是超出王靈意料之外的是,芯片企業很快被炒上了天。尤其近兩年,投消費、投互聯網的也來投硬科技了。芯片領域的資金極度過剩,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一輪輪泡沫堆積,企業IPO后二級市場表現不佳,雖然上市了也沒有拿到應有的收益。
一波內卷后,就造成市場上好的項目更加缺乏了。
王靈記得,有一次夸張到,一個還不錯的項目,企業包了一輛車,拉著一車投資人去看。盛況空前。
“狼多肉少,好項目被迅速搶走”。王靈表示,只要是被有頭有臉有資源的VC鎖住后,腰部及以下的機構很難再有機會進去。偶爾有機構有現金流壓力的要轉手,基本上也都是熟人接盤,關系不到位的直接踢出局。
另有一位國資背景的機構朋友告訴我,他們現在還能拿到不少項目,除了有一些國資的資源外,是因為另外還會從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錢當LP,鎖定合作關系,這樣資源才能強綁定。
小濤也強調,現在拼的都是資源,那些沒有資源的VC只能投爛項目。
更甚的是,芯片項目再難出手后,并不會讓芯片投資降溫。隨著今年消費、TMT條線黯淡后,布局芯片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只多不少。只不過,低垂的果實在內卷中已經摘得差不多了。
主流市場被大快朵頤之后,2.0時代芯片投資,更多聚焦在各個細分領域耐心挖掘,“精耕細作”。
祥天就表示,為了不和同行們卷,不如去發掘一下還沒有熱起來的賽道,不要總是盯著國產替代這個主流邏輯。另外,中后期的項目估值高,就往A輪之前投,要比別人先發現好項目。
“在卷當中痛并快樂著,是不是快樂我不知道,但至少真的很痛。”祥天苦笑道。
還有長期主義嗎?
盡管大家都在呼吁,芯片行業是個慢行業,機構不能用互聯網思維看硬科技賽道,而是需要心理上、技術上、專業上,和認知上的轉變。但陷在內卷中的投資人,或難及時發現,更難及時轉身。
比如,已經有不少投資人跟我說,他們一般會找些不太燒錢、不太主流的項目,比如模擬芯片,材料類、核心器件類小一點項目,因為他們的產品基本能賣掉,為的就是在短期內實現現金流。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位芯片創業者唐納德,向我發出的靈魂一問:現在還有長期主義嗎?
這句靈魂發問的背后,便是唐納德的一段艱難的融資史。
2017年,唐納德加入了幾位博士成立的通信領域芯片設計公司。創業伊始公司拿到了4000萬元天使融資,這筆資金支持公司做出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流片。在第三次流片過程中,因為沒有外部資金進入,創始人擔保融資了1000萬元,至今還是依靠創始人“砸鍋賣鐵”苦苦支撐著。
唐納德見完一輪資本后,得到反饋基本都如出一轍:市場什么時候起量?看不到量我拿什么回報LP?問多了,漸漸地他也就不再回復這些問題了。
“投資人很多,但是融資不好找”。他抱怨道:都是擊鼓傳花的思維,首先想下一輪賣給誰。一說市場就是手機和汽車,好像其他地方的市場就不是市場。隨后,他平復了一下心情,說:“其實國內市場沒有真正的天使,也不懂技術,技術眼光和評估方法論很LOW,都是人云亦云,沒有獨立思維,更沒有長期主義”。
他想找的是一位長期主義者,懂芯片和市場的投資人。不僅是因為要看到公司的技術價值,更因為要對得起那幫對技術有信仰的博士們。
唐納德跟我分享,在芯片領域,有一批人靠對技術的信仰滋養著一家家芯片企業。這幫人是海外回來的博士,國內頂尖院校的博士,他們生活極簡,穿著不到100塊錢的衣服、鞋子,卻舍得在上千上萬的設備上大手筆上投資,有的甚至賣掉了自己的房子,還有人靠老婆賣小龍蝦補貼。
這些人和事都是唐納德親眼見到的。他為這樣的創業精神動容,并為他們當前的境遇感到沮喪。
當我不禁好奇VC心中的好項目時,上文的祥天告訴我,好項目是有標簽的,比如,會被業內搶,行業不錯的,也會被大機構投一遍。而這種不被青睞的項目,不是技術不行,就是項目一般,賽道一般。祥天還鄭重地告訴我:“機構的錢不是燒著玩的,是需要考慮退出回報的”。
甚至,現在越來越多GP們接到的LP需求直接就是,“要早一點退出”。
當我進一步追問“長期主義的價值投資”后,祥天的回答更直為直接:除非不考慮退出,搞慈善,“機構拿著LP的錢,不想著賺錢,想著什么價值,去做關于理想主義的實驗,我認為是不負責的,自己的錢可以搞慈善,拿別人的錢搞慈善還是慈善嗎?”
祥天最后又往回兜了一兜:當然了,投資也是服務人類社會,因為成功的投資往往都迎合了人類需求,否則項目也不會成功。大部分項目是有一定市場需求,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供需存在一定缺口,就算不錯了。
“每一位VC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是要賺認知的錢,還是賺交易的錢。”祥天強調。
以上文中提及祥天、佟瑤遠、小濤、王靈、唐納德,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