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華基金大賺4億多,“消費女神”卻走眼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銀華基金成立于2001年5月,由西南證券、北京首都創業集團、南方證券、東北證券發起組建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規模6696.34億元,基金總數246只,經理人數共有56人。其中混合型基金114只,規模1452.18億元,在可對比的167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分別位居第19、第15位。
據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9月9日銀華基金旗下一只混合型基金“銀華大盤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凈值為1.4205,較前一日上漲1.52%,近一年收益率-22.30%,跌幅高于同類平均-14.67%,同類排名1824/2288,表現“不佳”。另據該基金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凈利潤同比由盈利4.19億元轉為虧損-0.87億元。
資料來源:天天基金官網。
無獨有偶,銀華基金旗下還有2只混合型基金“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和“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混合”同樣出現虧損,分別虧損4.53億元、5.63億元。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這3只混合型基金都是由李曉星單獨或共同管理的。截至9月9日李曉星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550.91億元。
與基金投資者虧損相反的是,銀華基金卻實現了盈利,并且重回前20梯隊。
據東北證券2022年半年度報告顯示,銀華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59億元,凈利潤4.02億元;期末總資產66.99億元,凈資產34.82億元。
資料來源:東北證券2022年半年度報告。
不僅如此,在近期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公布的非貨幣理財公募基金前20強榜單中,銀華基金憑借2274.95億元的規模擠掉東證資管而躋身第20位。
俗話說得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銀華基金如此不“厚道”,還能實現持續增長嗎?
01
“消費女神”走眼了?
翻開銀華大盤兩年定期開放混合2022年半年報會發現,該只基金由張萍、李曉星、程桯三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任職時間均為2019年12月16日。
轉折發生在9月8日,銀華基金發布公告稱,因工作安排變動,張萍離任銀華大盤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基金經理,后續仍由李曉星和程桯繼續管理。
據悉,張萍曾就職于中信建投證券,于2015年8月加入銀華基金,歷任行業研究員、投資管理一部基金經理,先后擔任銀華中小盤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銀華盛世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在內的多只產品基金經理,證券從業年限11.5年,妥妥的投資場上的“老玩家”。
說到張萍,基民應該并不陌生,畢竟頭頂著“消費女神”的美譽。
可以說,張萍的“出道”與豬周期有著密切的關系。早在2018年,正值豬周期運行底部,加之非洲豬瘟等影響,張萍“逆流而上”,彼時買入大多數人避之不及的豬肉股,但令多數人“腸子都悔青”的是,此后生豬價格維持高位,豬肉股板塊被市場熱捧,而布局豬肉板塊的張萍也借此被市場所認可;當然,這只是張萍投資路上的一個縮影,再例如白酒板塊,張萍也憑借優秀的業績聲名大噪,被基民親切稱為“消費女神”。
總結張萍的投資方法,簡言之就是景氣度趨勢投資,自下而上精選優質成長股。
首先,把投資篩選范圍縮小至未來一年以上增速向上,且景氣度維持在高位的行業;其次,將目光鎖定在高景氣行業中業績增速最快的公司;最后,對公司估值與業績增速進行比較,挑選出兩者匹配度最高的公司。
然而,就是這么一位“穩重”的基金經理,卻意外“踩雷”了。
作為其中一名基金經理,張萍所管理的銀華大盤兩年定期開放混合近3月、6月及一年回報率分別為-3.06%、-3.30%和-22.30%,在同類排行中均位于后20%,表現均“不佳”。再看盈利能力,2022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0.8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資料來源:天天基金官網。
對于虧損原因,銀華基金也做出一些“反思”。
從倉位上來說,由于市場并沒有進入到高估的區域,從年初開始就一直維持了高倉位,在市場下行階段,自然會受一些“傷”。比如在4-5月市場大幅下跌的時候,市場的估值水位大幅下降,但在高倉位的基礎上持續加倉至接近滿倉。
從結構上來說:由于擔心俄烏沖突帶來的全球供應鏈條的割裂,減持電動車上游時間過早,在4月份光伏的大跌中并沒有選擇加倉,錯失了一些機會;在市場大幅下跌的時候,選擇增持了可選消費、地產鏈、軍工、計算機和自動化等行業,但今年上半年消費等多個熱門賽道持續震蕩,投資虧損或是必然。
02
“翻車”的不止一只基金
當然了,銀華大盤兩年定期開放混合業績不佳這也不能完全歸因于張萍,畢竟是共同管理。
再來看一眼李曉星,碩士學位,2006年至2010年期間任職于ABB有限公司,歷任運營發展部運營顧問,集團審計部高級審計師等職務,2011年3月加盟銀華基金,歷任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職務,從2015年7月7日起開始擔任銀華中小盤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等多只產品基金經理,證券從業年限10.5年。
“投資必然伴隨風險”,雖久經沙場,李曉星也終究會“看走眼”。
比如“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和“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混合”這2只混合型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分別為-10.97%、-15.30%,跌幅分別高于同類平均-8.81%、-14.67%,同類排名分別為1206/2144、1095/2288。另據各基金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凈利潤分別虧損4.53億元、5.63億元,屬實令投資者感到“心痛”。
就從前十大重倉配置來看,上述2只基金都配置了貴州茅臺(600519.SH)、山西汾酒(600809.SH)、東方雨虹(002271.SZ)、五糧液(000858.SZ)、中國中免(601888.SH)、紫金礦業(601899.SH)、分眾傳媒(002027.SZ)、紫光國微(002049.SZ)、比亞迪(002594.SZ)和三一重工(600031.SH),只是在持倉比例稍有不同。
資料來源:天天基金官網(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前十大重倉股)。
正如前文所提及,2022年上半年A股股市持續動蕩,消費、新能源等板塊也未能幸免,業績不佳也在情理之中。
猜你喜歡
工銀瑞信現基金經理“離職潮”,業績大幅回撤,新人能否接班?
今年以來內地公募基金整體陷入衰退,受到股市震蕩結構性行情的影響,權益類基金表現差強人意,特別是頂流明星業績普遍大幅回撤,受傷最深的是醫藥主題的基金經理。權益類產品近乎“全軍覆沒”,平安基金真的適合做投資嗎?
2020年的基金大年不僅使基金行業誕生了一批頂流基金經理,而且伴隨著消費、新能源以及醫藥板塊的輪番上漲,也讓不少基金凈值大幅上升。華安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今年“全軍覆沒”,頻換管理人成主因
對于投資者而言,買基金多是看重基金經理本身,對于管理人頻換的華安來說,如何穩住投資者心態將是他們所要慎重考慮的。嘉實基金唐棠:FOF基金組合主線在于投資核心資產
在公募基金產品數量超萬只的“萬基時代”,不少投資者陷入“選基困難癥”,不知道買哪些?買幾只?何時買?被視為“專業基金買手”的公募FOF基金迎來歷史性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