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瑞信現基金經理“離職潮”,業績大幅回撤,新人能否接班?
行業中除去中歐的葛蘭外,對醫藥投資最情有獨衷的就是工銀瑞信的袁芳和趙蓓了。但是,醫藥賽道的持續低迷表現也讓兩者受傷不已。截至9月13日收盤,袁芳所管理的基金年內全線下跌超過16%,同時趙蓓管理的基金年內全線下跌更是超過了20%。在兩位女將陷入業績瓶頸的同時,筆者發現包括何肖頡、王君正、王筱苓等一批權益名將今年業績表現平淡。
另外公司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繼續流失,繼年初閆思倩后,近日名將黃安樂又選擇揮手告別,這也讓工銀瑞信再次遭遇人才流失之痛。
01
袁芳、趙蓓業績平淡缺乏亮點,工銀或面臨行業重點選擇
談到整體青睞醫藥的基金公司,除了盡人皆知的醫藥女神葛蘭外,接下來就當屬工銀瑞信了,袁芳、趙蓓乃至譚冬寒都是深喑醫藥的投資高手。但是這一行業自己的表現不夠爭氣,在前幾年隨白酒一起表現之外,近幾年整體陷入低迷。
本周受到美國最新法案的影響,醫藥行業中最為景氣的CXO賽道也一度出現雪崩,這就讓重視醫藥投資的明星基金經理們雪上加霜。截至9月14日的數據,先看三人名氣相對一般的譚冬寒,他所管理的四只基金年內的跌幅全部超過了20%,具體看兩只賴以成名的醫藥主題基金,其中工銀醫藥健康股票下跌大約26%,另外工銀瑞信健康生活混合下跌將近28%。
再看兩位女將中累計任職時間更長的趙蓓,當然今年她一度因為休產假產品由譚冬寒代管了一段時間,但是目前整體的業績也是頗為凄慘,同一時間段所有產品凈值下跌都超過20%,這里面表現最差的恰好就是任職回報最高的工銀瑞信前沿醫療股票。在三人中表現稍好一些的就是袁芳了,這位任職超過6年半的美女基金經理雖然所有產品年內凈值下跌也在20%一線了,但是好在其代表作工銀文體產業股票還算給力,目前年內的跌幅在17%的水平。
三人產品中時間最長的就是工銀醫療保健股票,從今年基金的一季報和二季報來看,趙蓓還是在傳統的以CXO賽道為主的細分行業中尋找機會,再配上部分創新藥、醫療保健中的龍頭公司,可惜的是這樣的思路在今年至今未能奏效。第一大重倉股連續三個季度花落藥明康德,但是藥明康德從年初到目前的跌幅已經大約35%,但該股還不是當季十大重倉中今年跌幅最慘的,近期受到美國相關政策沖擊最大的凱萊英,目前年內的跌幅已經超過了50%。此外,另外一只年內下跌已經超過30%的重倉股是九洲藥業,它們三者恰好是今年跌幅排名前三的公司。
從當前來看趙蓓在基金季報中的判斷,似乎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失誤:“CXO的基本面高景氣趨勢或可維持,醫療服務、藥店和消費品受一定程度的疫情沖擊,但整體影響相對可控,短期沖擊并不影響長期經營趨勢和競爭力。市場恐慌性下跌給以CXO/醫療服務為代表的醫藥成長股帶來了比較有吸引力的低估值買點。”
大致對比譚冬寒管理的醫藥主題類基金,筆者發現重倉股的思路如出一轍,因此存在著幾乎一致的年內跌幅也就不足為奇了。上述提到的三人中今年業績最好的產品工銀瑞信文體產業,基金經理選擇的還是主要以食品飲料為主的公司,不過藥明康德作為唯一的醫藥股入選,也成為基金重倉中較大的敗筆。
02
年初閆思倩年中黃安樂,工銀瑞信基金經理離職勢頭顯現
從統計數據來看,工銀瑞信今年到目前已經離任了5位基金經理,超過了2021年和2020年全年的數量,他們分別是黃安樂、游凜峰、趙憲成、朱晨杰、閆思倩,這其中閆思倩已經在鵬華基金走馬上任管理產品,QDII的基金經理趙憲成也是轉投了博時基金的門下。恰好的是,今年離開的游凜峰也是當初成名于QDII的基金經理,另外從中歐基金轉投而來的固收基金經理朱晨杰,卻是在工銀瑞信度過了一段短暫的時光后就告別。
或許最讓人可惜的就是近期離開的老將黃安樂了,這位任職超過10年的基金經理也是公司的時任投資總監,個人的代表作工銀主題策略混合創下了310.59%的任職回報,在公司其間先后管理的基金數量合計為10只。他個人的高光時刻出現在2020年,在當年全年的新能源戰役中他一舉突出重圍,多只產品在年底的基金排名中位列前茅,年終業績實現翻番。他管理的工銀主題策略A年度漲幅130%,同類排名全市場第4。
盡管我們無法知曉他的離職是否和去年至今的業績滑坡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來看2020年的輝煌可謂是曇花一現。從工銀主題策略二季度重倉來看,他所秉承的是新能源加半導體加醫藥的策略,但是除去德方納米表現尚可外,剩余股票均出現較大幅度下跌。
8月1日,黃安樂管理的3只基金都增聘了基金經理,此后確實也證實了他從老東家離開,接替他管理的基金經理分別是林念、楊柯、李昱。從三人的簡歷上看,雖然出道時間都在四年以上不算新人了,但是無論從在管規模還是任職其間最佳基金回報等指標來看,都相比黃安樂有較大差距。
猜你喜歡
工銀瑞信現基金經理“離職潮”,業績大幅回撤,新人能否接班?
今年以來內地公募基金整體陷入衰退,受到股市震蕩結構性行情的影響,權益類基金表現差強人意,特別是頂流明星業績普遍大幅回撤,受傷最深的是醫藥主題的基金經理。權益類產品近乎“全軍覆沒”,平安基金真的適合做投資嗎?
2020年的基金大年不僅使基金行業誕生了一批頂流基金經理,而且伴隨著消費、新能源以及醫藥板塊的輪番上漲,也讓不少基金凈值大幅上升。華安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今年“全軍覆沒”,頻換管理人成主因
對于投資者而言,買基金多是看重基金經理本身,對于管理人頻換的華安來說,如何穩住投資者心態將是他們所要慎重考慮的。嘉實基金唐棠:FOF基金組合主線在于投資核心資產
在公募基金產品數量超萬只的“萬基時代”,不少投資者陷入“選基困難癥”,不知道買哪些?買幾只?何時買?被視為“專業基金買手”的公募FOF基金迎來歷史性的發展契機。